配资股网站
对许多法院青年来说,在刚入职时,总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:他不是至亲,却对你嘘寒问暖,处处关心;他言传身教,还同你志同道合,倾囊相授;他领路在前,更与你朝夕相处、患难与共;他不求回报,只盼你行稳致远,进而有为。他,就是带教法官。
照顾、指导、鞭策、打趣……在教师节来临之际,就让我们一同重温与带教法官共同走过的“第一次”,再次体味那些带着生涩、慌张,却又被温柔托举的瞬间。
第一次窗口值班
立案大厅的玻璃门映出了熙攘的人影,手中是翻了几轮的工作笔记,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在窗口值班。正在焦灼之际,带教法官微笑走来,“我在你身后,不会的就问我。”几句话像枚定心丸落进了我心里。看管辖、看案情、查材料,当我收过材料并作最后审查汇报时,带教法官总是一眼就抓住案件敏感点,敬佩之心油然而生,我也暗下决心,要努力学习。带教法官常说:“当事人要的是解决方案,不是法律条文复读机,当我们把材料退回时,要多建议当事人如何处理。”这种转变使法律术语突然有了温度。今天,带教法官的言传身教早已让我对这些工作驾轻就熟,而带教法官的提点已经成为我的座右铭:“咱们窗口人,既要守住法律的刚,更要捧出人心的暖。”
立案庭 王雪梅
第一次现场勘验
晨光熹微,随着带教法官一路坐车驶出城区,终于看见了村委会的牌子。寒风凛冽,李大爷夫妇一见我们,立刻就激动起来。案件是一起农村建房合同纠纷,站在门廊下,双方的争吵一声高过一声,正当我担心场面要失控时,带教法官一句“双方各自核算的工程款是依据房屋的面积吧,先测量一下房屋面积”,打住了争执,让勘验重回正轨。“建筑主体包括两层南房、两层北房以及南北房屋之间的楼梯及楼梯房……”勘验中,带教法官的指令让我的思绪也清晰起来。她与当事人确认一处,指出需要拍照的位置,再提示我记录一处,时而俯身察看,时而左右比对,并不断向当事人询问。本以为相对简单的勘验工作,原来如此精细复杂。“别着急,咱们一项一项来”,正是带教法官现场的叮嘱,让我从测量一户房子开始理解如何处理争议,也让我在繁冗的工作中学会保持清晰的条理和不惧困难的心态。
民三庭 韩书
第一次提讯
那是第一次身着制服,坐在法庭,内心充满了“记不下来怎么办”的担忧,手心也早已被汗水濡湿。云法庭接入,带教法官沉稳清晰的发问声像船锚一般将我拉回现实,让我逐渐专注于记录。上诉人一段紧凑得密不透风的陈述刚刚结束,我噼里啪啦的打字声仍在奋力追赶,而法台上却一时寂静——带教法官并未急于继续发问,仿佛特意为我留出了一段喘息的空隙。键盘声稍歇,一句温声的询问传来:“记好了吗?”这句问询如春风拂过,彻底驱散了我心头最后的慌张,也让整场提讯顺畅地走向尾声。带教法官如月皎皎相伴,照后来者越万万山。带教法官那一次次“记好了吗”“这段要这样表述”的耐心点拨,如灯传暗室,点亮了我从生疏到从容的朝暮,也映照出一位法律引路人的传承。
刑二庭 刘畅
第一次辅助调解
第一次参加调解,在心里默念过无数次的“台词”说起来依旧磕磕巴巴,缺了点底气的我犹豫许久,也没有拨出白纸上的电话号码。正在犹豫间,带教法官突然出现在了身后。“调解需要真诚流露,也需要调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技巧。”“要适当披露方案、适度借力打力、适时塑造紧张感……”一番耐心指导循循善诱,化解了我心中的焦虑。在她期许的目光中,我拨下一串号码,话语福至心灵般脱口而出:“您好,我们法官认真了解了您的调解方案,现在有几处细节再与您沟通一下……”案件圆满调解,也开启了我的法院新技能。将审判智慧的厚重积淀以春风化雨般的形式进行点拨,带教法官的教诲就像水中涟漪,在我工作的每一刻激起回响。
民二庭 张韵可
第一次现场执行
我和带教法官的第一次外出执行是办理一件疑难复杂的案件,众多投资者急切等待法院执行回款,表示要到执行现场反映诉求。我一路上都在忐忑焦虑该如何把控现场的秩序。到了现场,带教法官往人群中一站,“请大家相信法院,我们一定竭尽所能,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。”短短几句话,掷地有声,瞬间稳住了现场的秩序。接下来,接待投资人、组织评估勘察与现场租户谈话等工作的开展也就顺理成章、有条不紊。与带教法官一路同行,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。带教法官在日常点滴中认真负责、不畏困难的工作态度像涓涓细流,润物无声。
执行一庭 肖玲
第一次接待当事人
那是我第一次身着制服,跟随带教法官在诉讼服务中心接待当事人。一位老人拿着行政案件的判决书向我们走来,声音有些发颤:“法官,这个结果我还是没明白……”我下意识地想翻法条,却见带教法官并未急于回应,而是引老人缓缓坐下。她接过判决,温和地问:“您最关心的是哪个部分?”那一刻,带教法官的目光既看向当事人,也轻轻掠过我——像无声的授课刚刚开始。老人情绪渐渐激动,语句也有些零碎。带教法官并不打断,直到对方稍歇,她才开始以通俗的比喻解构法理,将裁判理由一层层化开。答疑结束时,老人眉头已舒展大半。他离开后,带教法官转向我,声音温和却清晰:“刚才是判后答疑,重在释明、化解。你要学会听情绪,也要会说法理之外的人情。”
行政庭 王华杰
第一次草拟裁判文书
第一次交裁判文书初稿,我攥着纸页,连脚步都带着忐忑。只见带教法官娴熟麻利地在纸上画出时间轴,缠成“乱麻”的案情瞬间条理清晰。正当我还在感叹效率之高时,她指着文中一句,轻声问“证据呢?”,我还没反应过来,她随即就拉着我扎进卷宗——逐页核对质证意见,让每个事实都踩着“铁证”;论理逐字逐句推敲校对,连标点都不肯放过。从案号规范到举证逻辑,她手把手带我逐行过,那天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回忆。后来当我每次尝试撰写文书时,总会想起她埋首卷宗、认真严谨的模样。这“第一堂课”早已牢牢刻进心里,凝结成内心的一股强大力量:所谓严谨,从不是刻意苛求,是把对公平的敬畏揉进每个标点里,让薄薄文书成为承载司法温度、托举法治信仰的千钧重量。
立案庭 韩博宇
从 “不会” 到 “会”,从 “胆怯” 到 “勇敢” ,第一次的蜕变,背后都藏着带教法官的耐心、信任、守护。今天,我们诚挚地跟带教法官说一句:谢谢您。因为您,逐梦公平正义之旅,每一个 “第一次”都不孤单。
图片由AI生成
供稿:北京三中院配资股网站
正规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