配资股网站
2025年9月9日,国海证券发布了一篇汽车行业的研究报告,报告指出,全新问界M724小时小订突破15万台,吉利汽车合并极氪获股东高票通过。
报告具体内容如下:
2025.09.01-09.05A股汽车板块跑输上证综指。一周涨跌幅(9月1日至9月5日):上证综指-1.2%,创业板指+2.4%,汽车板块指数-1.3%,其中乘用车/商用车/零部件/汽车服务分别为-2.3%/-0.1%/-1.0%/-0.7%。汽车行业指数跑输上证指数,汽车板块周度成交额环比下降。2025.9.1-9.5期间,港股汽车整车理想汽车/小鹏汽车/蔚来/零跑汽车/吉利汽车涨跌幅分别为+1.6%/-7.2%/-5.5%/-3.0%/-4.5%。 周动态:全新问界M7开启预定,24小时小订突破15万台;吉利汽车合并极氪获股东高票通过,“一个吉利”全面回归进入收官阶段; 零跑Lafa5、B10将于慕尼黑国际车展亮相全新问界M7开启预定,24小时小订突破15万台。9月5日,全新问界M7正式开启预定,预售价28.8万元起。鸿蒙智行官方数据显示,开启预定后10分钟小订订单超过2万台,1小时突破10万台,24小时订单突破15万台。全新问界M7搭载鸿蒙智行4.0系统与ADS3.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,支持城区NOA自主导航、全场景自动泊车等功能,配备126线激光雷达与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方案;配置共分为Pro+、Max和Ultra三个层级,Max辅助驾驶硬件升级为1颗192线激光雷达+1颗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+5个4D毫米波雷达的方案;Ultra在标配了选装配置的基础上另外搭载了AR-HUD。动力方面提供增程与纯电两种版本,增程版沿用1.5T增程器,电机功率优化至227kW(两驱)/前后双电机392kW(四驱);纯电版同样提供两驱/四驱选项,最大功率227kW;增程版综合续航超1300公里,全系搭载800V超快充技术,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250公里。尺寸方面,全新问界M7轴距达3030mm,五座版后备箱容积最大可扩展至1619L。
吉利汽车合并极氪获股东高票通过,“一个吉利”全面回归进入收官阶段。9月5日,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召开股东特别大会,独立股东以95.14%高票率通过吉利汽车合并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议案。在《台州宣言》战略指引下,吉利汽车坚定推进内部资源整合与高效融合,杜绝冗余投入,全面提升集团整体合力。本次议案获批,标志着吉利汽车继7月15日与极氪签署正式合并协议后,落实“一个吉利”战略迈出坚实一步。合并后,吉利汽车将实现对主流、中高端与豪华三大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,形成“燃油+纯电+插混+醇氢电动”多元动力体系,进一步强化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能力。
零跑Lafa5、B10将于慕尼黑国际车展亮相。9月8日,零跑全新个性战略新品零跑Lafa5将在慕尼黑车展零跑展台首次亮相,零跑B10将在慕尼黑车展正式于欧洲上市并同步开启交付。零跑Lafa5是一款个性化的纯电车型,定位为紧凑型掀背车,融合了SUV与两厢车元素,主要面向年轻消费市场。Lafa5此前内部代号为B05,基于零跑LEAP3.5模块化架构打造,与品牌旗下B10跨界车型属同一平台;而零跑B10自4月上市以来,国内持续热销,累计交付超5万台。截至2025年8月底,零跑在中国市场共销售七款车型,而在全球市场仅推出三款车型;随着Lafa5和B10在慕尼黑车展的亮相,零跑有望进一步扩大其海外产品矩阵,增强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。
周观点:总量以旧换新托底,结构上汽车高端化、智能化升级,看好相应机会。
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催化下乘用车销量表现超预期,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延续,对汽车消费向上进行支撑。结构上,汽车高端化、智能化升级,我们维持汽车板块“推荐”评级。推荐:
1)自主崛起新阶段,自主崛起大周期维度进入高端化发展的战略进攻时刻,具有30万元以上优质供给的车企有望明显受益,推荐理想汽车、江淮汽车(600418)、吉利汽车、比亚迪(002594)、长城汽车(601633),建议关注赛力斯(601127);
2)高阶智驾“平价化”有望大幅提升高阶智驾渗透率,领先整车和相关零部件受益,推荐小鹏汽车、华阳集团(002906)、德赛西威(002920)、科博达(603786),建议关注经纬恒润;
3)机器人量产有望实现0-1突破,推荐确定性高、卡位领先的产业链标的拓普集团(601689)、三花智控(002050)、北特科技(603009);
4)出口环境较为复杂,看好自身经营周期向上的优质零部件,推荐福耀玻璃(600660)、星宇股份(601799)、银轮股份(002126);
5)商用车方面,重卡内需三年低位运行,2025年有望恢复,推荐受益重卡龙头福田汽车(600166)、中国重汽(000951)A,客车领域内需出口有望继续向上,推荐客车龙头宇通客车(600066)。
风险提示:
1)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;
2)智能驾驶安全性事件频发;
3)零部件年超额下降幅度过大;
4)主机厂价格战过于激烈;
5)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;
6)重点关注公司业绩或不达预期;
7)政策及贸易关税变动风险;
8)快充等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;
9)我国车载芯片的自主率较低,多依赖进口,汽车供应链存在较大风险。
声明: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,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、准确性和完整性,数据仅供参考,据此交易,风险自担。
正规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